2025年4月2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张海勤在新华楼202教室举办题为"模拟预测有机污染物转化行为"的专题学术讲座,吸引了近百名师生参与。讲座围绕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预测,系统介绍了多尺度建模技术与计算化学方法在污染治理中的创新应用。
张海勤从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迁移与转化路径切入,指出传统实验方法在复杂环境介质中追踪污染物降解的局限性。他重点展示了分子动力学大模型(MD)的模拟演示,通过超算平台还原污染物分子在土壤-水界面的动态扩散过程。现场屏幕上,苯系污染物的分子链在纳米尺度下逐帧断裂,直观呈现了其光解反应的微观机制。"分子动力学模拟为预测污染物归趋提供了'动态显微镜'。"张海勤强调。
针对污染物转化关键节点的机理研究,张海勤引入量子化学计算的应用案例。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团队成功解析了多氯联苯在催化剂表面脱氯反应的过渡态能垒,为定向设计降解材料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他详解了**化学计量法**如何整合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构建污染物半衰期预测模型,显著提升风险评估精度。
讲座还探讨了多尺度建模的学科融合趋势:从量子尺度的电子云分析,到介观尺度的团簇运动模拟,最终耦合宏观环境参数形成预测系统。张海勤老师以某流域农药迁移预测项目为例,展示模型在真实场景中的验证效果,引发听众对智能环保技术的热烈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