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肇始于1986年创建的环境工程专业,于2011年6月正式独立建院。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包括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9人,在读博士2人。学院汇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1人、千层次1人、万层次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3人,以及校级拔尖人才4人。现有本科生484人、硕士研究生181人、博士研究生20人。
学院学科体系完善,拥有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及矿山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点;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林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共计4个硕士点。学院下设环境工程系、环境生态工程系2个教学单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生态环保领域专业人才。其中,环境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及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环境生态工程系开办了“智慧生态学”微专业。
学院具备优越的科研与实践教学条件,拥有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辽宁竞迈环保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辽宁省烟气细颗粒物超净排放控制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等5个省级实验平台。建有13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2460平方米,配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1500万元。
设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退化土地生态治理、生态文明研究院3个校院共管研究机构,并建有污染生态过程研究中心、矿山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受损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逐步形成了污染生态过程、污染控制技术、资源高效利用、退化土地治理、矿区水土保持、流域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管理、环境质量演变、环境系统分析、区域生态安全等10个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
学院积极拓展国内外合作,与多家环保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了稳固的科研合作关系,在江苏、内蒙古、辽宁等地共建20余个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建有源解析、膜技术、荒漠化防治3个科研创新平台,构建了与国际环境科学前沿、国内环保工程实践以及区域生态安全需求协同发展的高水平机制,致力于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态环境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创新创业高地。
近五年来,学院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多数毕业生就业于中国水环境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地铁集团、钢铁集团、中科尚水集团、利欧环保集团等大型企业、政府机关及科研设计院所。学院毕业生考研率连续多年位居全校首位,已成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重要研究生生源基地。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大学、韩国大田大学、莫斯科矿业大学、日本鸟取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开展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互派交流。
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对接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以学院“和文化”为引领,弘扬“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致力于培养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生态环境领域科学家与工程师。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