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知行楼210教室成功举办"模拟预测有机污染物转化行为"专业技能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讲师张海勤主讲,吸引了近百名师生参与。讲座深入探讨了多尺度建模技术与计算化学方法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前沿应用,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盛宴。
讲座伊始,张海勤从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迁移与转化路径切入,指出传统实验方法在复杂环境介质中研究污染物降解的局限性。他强调,计算模拟技术能够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为污染物行为预测提供全新视角。随后,他通过分子动力学大模型(MD)的模拟演示,生动展示了苯系污染物在土壤-水界面的动态扩散过程。屏幕上,污染物分子的纳米级光解反应逐帧呈现,直观揭示了其降解机制。"分子动力学模拟就像一台'动态显微镜',让我们能够捕捉污染物转化的微观细节。"张海勤解释道。
在探讨污染物转化关键节点的机理时,张海勤重点介绍了量子化学计算的应用。他以团队研究成果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解析多氯联苯在催化剂表面的脱氯反应能垒,为高效降解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此外,他还分享了化学计量法在整合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方面的优势,展示了污染物半衰期预测模型的构建过程及其在环境风险评估中的实际价值。
讲座最后,张海勤展望了多尺度建模技术的学科融合趋势,强调从量子尺度到宏观环境的系统性模拟对污染治理的深远意义。他以某流域农药迁移预测项目为例,展示了模型在真实环境中的验证效果,引发了现场师生对智能环保技术的热烈讨论。
本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也为环境科学与计算化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参会学生纷纷表示,讲座内容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对今后的科研与专业学习具有重要启发。


